原来你是这样的e人和i人!看完我笑疯了……
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:朋友聚会刚开始,你已经嗨到不行,准备带头玩狼人杀,结果你旁边那位朋友却默默拿起手机,假装收消息,其实是想躲到角落里喘口气?或者你刚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会儿书,室友却突然冲进来大喊:“走走走,楼下奶茶店打折,咱们组团去!”这时候,你要是稍微了解一点MBTI里的e人和i人,可能就会轻轻一笑,心想:啊,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可爱的差异。

e人和i人,不是外星人,不是怪人,也不是非黑即白的两端。他们只是两种不同的能量获取方式,一个从外界汲取能量,一个在内心中蓄电。就像太阳能和充电宝,谁也不比谁更高级,但用错了场合,那可真是满脸写着“我怎么还不回家”。

e人,外向型人格,像是自带灯泡的向日葵,一群人里最先开口的那个往往就是他们。你还没坐稳,他们已经开始讲昨天去看演唱会的全套流程,从排队到安可曲,从应援灯到偶像擦汗的瞬间,讲得眉飞色舞,你根本插不上话。但奇妙的是,他们不是真的非要你回应,他们只是在说话的过程中给自己充电。每多一个人听他们说话,那电量就多蹭蹭地往上涨。

而i人呢,内向型人格,像海底安静发光的水母,幽幽地飘在自己的节奏里。他们可能在聚会里坐得最远,眼神游移,有时候甚至会偷偷拍几张照片,然后发个朋友圈“人好多,好吵,但还行”。你以为他们不开心,其实他们只是社交电量有限,不能像e人那样一口气说五十句不带喘的。他们也喜欢朋友,也喜欢热闹,但喜欢的方式不一样。他们更倾向于一对一的深聊,比如蹲在角落里跟你聊小时候的梦想,聊着聊着你就会发现,哇,这人心里藏着整个星辰大海。

e人和i人的差别,有时候是在社交场合才显现出来。比如开会,e人是那种“我先说!我有个想法!”的人,哪怕想法还在酝酿,他们也愿意边说边想,思维在语言里跳跃。而i人呢,会议结束后才会低声说:“其实我刚刚想到一个点子……”你问他们为啥不早说,他们会眨眨眼:“我还在想是不是成熟了再说。”你看,这不是不聪明,是处理信息的节奏不一样。

最有趣的是e人和i人谈恋爱。一个是“快来快来我们去看烟火”,一个是“我们今晚就窝在沙发上看电影吧”。一个觉得“你为什么不秒回我消息,是不是不爱我了”,一个其实只是“我刚刚在想我们未来要不要养猫”。e人喜欢热烈的表达,i人偏爱沉静的深情。你说他们不合适吗?也不一定。世界上最动人的化学反应,恰恰就发生在那些看似不搭的灵魂之间。

当然,e人也不是一直都亢奋得像打了鸡血。他们也会累,也需要安静的时光,只是他们恢复状态的方式还是倾向于“找人聊一聊”。i人也不是社恐,他们只是需要空间,需要慢慢适应那个热闹的场域。一旦熟悉,他们也能在聚会中讲段子,甚至成为你朋友圈里最会自黑的那一个。

有时候,e人被误解为浮躁,i人被误解为冷漠。但你要是真走近他们,就会发现,这种标签实在太粗暴了。e人的热情不是演戏,是他们真心实意地想拉你进他们的世界。i人的沉默也不是疏离,而是他们在认真地感受你、理解你,只是不吵不闹的方式更舒服而已。

你也许会问:那我到底是e人还是i人?其实这也不是非黑即白的事。就像阴天也能晒太阳,夜晚也有星光,大多数人都是e和i之间的某个点。你可能在工作中像个e人,在家里像个i人;你可能在人群中会发光,但也需要独处来充电。真正重要的,不是贴上标签,而是理解自己,尊重别人,知道什么时候该伸手拥抱,什么时候该给彼此一点空间。

如果你身边有个e人朋友,那恭喜你,你永远不会缺少热闹和惊喜。他们可能会在你难过时带你去吃火锅,在你失恋时拉你去唱KTV嚎一晚。他们用行动告诉你:“别怕,我在。”如果你身边有个i人朋友,同样值得庆幸。他们不喧哗,但你难过的时候,他们会默默坐在你身旁,不催你讲话,却一直在听。他们用安静的陪伴告诉你:“我懂你。”

所以啊,当你再看到一个人在人群中兴奋地蹦跳,或者在角落里默默观察,不要急着评判。也许那就是他们最舒服的样子。世界因为有e人和i人的存在,才变得既热烈又深邃,既喧嚣又温柔。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那个能理解自己节奏的人,有的人用声音,有的人用沉默,但都在说同一句话——“嘿,我在这儿。”

愿你在热闹中不忘倾听,在沉静中不失温柔。愿你做一个明亮的e人,温柔的i人,或者一个自由自在、无拘无束的你。

留下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