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人总是喊累,原因只有一个

一个人总是喊累,原因只有一个:想的太多!

人啊,有时候就是想得太多,才让自己活得那么累!

一件小事,想多了,就会犹豫不决,徒增烦恼和压力;一件大事,想多了,就会背负太多,难以承受和面对。

其实,一个人最清醒的活法,是无论做事还是做人,保持简单。

有些时候,是我们自己把自己搞得太累了,想这个想那个,顾虑这个顾虑那个,到最后事情没做多少,却给自己徒增了许多无形的压力。

许多时候,我们活得那么累,并不是生活对我们过于刻薄,而是我们想得太多,让自己背负了太重的思想包袱。

有这样一个故事:

一位十六岁的少年来到寺庙找到一位老和尚诉苦:“我从小就离开父母,虽然现在寄居在亲戚家中,但亲戚们并不关心我,还经常嘲讽我,我现在真是没法安心念经。有时候,我真的想一走了之算了。”

老和尚递给少年一块抹布说:“你先把这块抹布用水浸湿,不要拧干。”少年照做,然后不解地问:“这与我的苦难有什么关系吗?”

老和尚笑了笑,让他再去找来一块抹布,然后把它扔到水里浸湿再捞出来,拧干。

少年很费解地照做了,老和尚又对他说:“你到后厨把这两个抹布都放在开水里煮一下,然后看看结果。”

过了一会儿,少年捞出煮过的抹布,发现先前没有拧干的抹布,已经变得又软又烂了,而另一块拧干的抹布,还很结实。

老和尚问:“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?”

少年摇摇头。

老和尚说:“原因就在于你没有真正用力去拧第一块抹布,这就像你现在的生活,因为你生活在别人的屋檐下,就会心存顾虑,总想着为自己留条后路,因此无法竭尽全力。当你为自己留有后路的时候,你也就无法全力以赴。

这就像是第一块抹布,因为你一开始就不肯竭尽全力,所以最终它只能是一块烂掉的抹布。而第二块抹布,因为一开始就被拧得很干,所以最后它能够很耐用。

只有当你真正为自己不留后路地去努力了,你才能够走到成功的彼岸。要勇敢地让自己毫无保留地去接受生活的每一次挑战,这样你才会变得更加强大。”

少年听后恍然大悟。

后来,这个少年经过努力,果然成为一代佛门大师。他就是无学祖元大师。

十六岁的少年因为想太多而让自己活得苦闷,而当他全心全力去做一件事的时候,他最终走向了成功。

《论语》中,孔子说: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子闻之,曰:‘再,斯可矣。’”意思是,季文子每次做事的时候都要考虑很多次才行动。孔子听到了,说:“考虑两次就可以了。”

正所谓: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

很多时候,一件事情看似千头万绪,其实真正做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。太多人成功之后,都会感慨过程中太多的瞻前顾后,都是无用功。

有个成语叫“筑室道谋”,意思是自己造房子,却和过路的人商量。比喻自己没有主见,东问西问,结果人多言杂,不能成事。

我们太想追求完美,才会顾虑重重,但是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计划与事业,都是在摸索和碰撞中找到更好的出路。

所以,与其畏首畏尾,不如勇敢去做。

许多时候,我们活得那么累,更多的是因为我们自己。

有这样一组数据:我们所担忧的事情中,有40%是永不会发生的,30%的忧虑是过去发生的事情,是无法改变的,12%的忧虑集中于别人出于自卑感而做出的批评,10%的忧虑与健康有关,而人死之后,这一切就都不存在了,最后剩下的8%的忧虑,是那些有实际威胁的真正存在的问题。

我们的忧虑,大多数情况下,都是我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枷锁。

《新唐书·陆象先传》中有言:“天下本无事,庸人扰之而烦耳。”

世上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。一个人想得太多,只会让自己陷入兵荒马乱之中。

人生,简单一点。喜欢的事就争取看看,想得到的东西就去努力,留不住的人就试着学会放弃,受了伤的心就尽力自愈。

别想太多,当断则断,才能不受其乱。

杨绛先生在《一百岁感言》中说:“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,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;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;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;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。”

人生没有完美,幸福没有满分,既然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,那不如求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。

人生就像一场旅行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和路线,有时候,我们会因为路边的风景太美而停下脚步,有时候,我们会因为前方的路太难走而踌躇不前。

但是,无论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,都不能让自己因为想太多而止步不前。

所以,别让自己活得那么累,别让自己的心承载太多的沉重。人生苦短,何妨放纵一点,洒脱一点,让自己活得轻松一些,快乐一些。

毕竟,人生没有模板,只有自己的舞台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,无需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。

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,坚持自己的梦想,就一定能够活出自己的精彩。

 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